首页

黑蝙蝠小组

时间:2025-05-23 17:06:35 作者:科技部:“创新积分制”已有7000多家企业和银行签约逾880亿 浏览量:71030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中新社记者 杨可佳 摄

  中新社上海11月5日电 (记者 王恩博)中国连续六年发出进博之约,吸引八方来客。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来自世界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约1500名宾朋出席开幕式。本届进博会展览面积和行业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届新高,超过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将集中亮相。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需要各国同舟共济、共谋发展。如外界预期,在这个力挺全球化和宣示对外开放政策的重要平台上,中国再度邀世界共享机遇。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致信指出,中国将始终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机遇,将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持续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这种机遇,来自于规模庞大的市场。

  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前五届进博会,13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加国家综合展,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约20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近3500亿美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开幕式上与大家分享了几个具体的“进博故事”,回顾这一历程。

  帮助人们成就梦想,帮助企业创造奇迹,随着这样的“进博故事”越来越多,中国大市场已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作为本届进博会主宾国之一,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在开幕式上表示,中国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去年两国贸易额创纪录地超过240亿美元,未来几年计划将这一数字增加到400亿美元。“我们邀请所有感兴趣的中国公司开展合作。”

  这种机遇,来自于更高水平的开放。

  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领域……历届进博会上宣布的举措,正在各个领域落地,为国际投资者经营发展提供便利。

  从6大方面24条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措施,到宣布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今年以来,这种开放脚步还在不断加快。本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中国进一步承诺:将持续推进“市场机遇更大”的开放;持续推进“规则对接更好”的开放;持续推进“创新动能更足”的开放;持续推进“包容共享更强”的开放。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格林斯潘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的实践证明,对外开放不仅是消除贸易壁垒和鼓励投资,更要敞开心扉接受新鲜思想、敞开胸怀对待文化交流。

  这种机遇,来自于力挺合作的行动。

  近些年,外部世界考验不断,但进博会总是风雨无阻、如约而至。2018年以来,进博会成功举办五届,为各方扩大在华投资、拓展合作伙伴关系,搭建一站式平台。

  更好提供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服务,助力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让合作共赢惠及世界——中国对进博会的希冀,也契合世界的期待。

  “我们都认识到,加强对话和合作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出席开幕式的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表示,希望参加进博会的商界代表们为各方拉紧合作纽带,“你们已经展现了这种可能性”。

  随着第六届进博会拉开帷幕,未来几天,包括289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在内,超过3400家参展企业将“开门迎客”,分享开放合作的红利。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这种中国机遇将持续传递。(完)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

辽宁提出着力推进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机器人、生物医药和医疗装备、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一代代的接续守护

在罗永贤看来,“行业剧首先要保证内容的专业性,这是基础。但同时,也要找能让观众能够轻松进入的切入点。”他举例称,《企业强人》中的快递小妹方芳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她最初是一个小人物,生活和工作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她的故事,观众可以更容易地理解物流行业。”

推动数字教育取得更大突破

据主办方介绍,“三月三,拜轩辕”,每年农历三月三,新郑黄帝故里都举行隆重的拜祖大典,吸引着数十万海内外华夏子孙共赴一场“春日盛会”,成为守护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精神力量的重要活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也在同时期举行河南郑州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同拜活动。

2024年山西省全民阅读活动启动

因地制宜的另外一层重要内涵,是要防止“一哄而上”。要防止出现产业发展模式千篇一律、产业类别高度雷同的现象。脱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去盲目“求新”,带来的只能是资源浪费和要素低效率配置,甚至是产能过剩。

中欧金融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此外,在当前M2破300万亿元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更有助于针对性满足不同特点的融资需求、缩短融资链条、提升融资效率、优化融资结构。中国央行大力推动银行发展柜台债券业务,预计未来随着企业和居民直接买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有望进一步提升。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